首批创新团队完成三年专题考核,创新转化机制成效显著

 3月3日,安工院组织召开微纳材料与微反应工艺、气相燃爆与高压气体安全试验2个首批创新团队的三年专题考核会议。杨哲院长、徐伟副院长、党文义副院长,科管部、技术部、人事部、改革部,以及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成员参加会议。

 会上,徐伟副院长对创新团队的整体业绩、考核要求做简要说明,微纳材料团队、气相燃爆团队分别从创新平台建设、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谋划、领军人才培养等方面详细汇报,参会人员围绕团队运行、机制优化、布局定位、发展建议等内容进行专题研讨。

 杨哲院长高度评价创新团队所取得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成绩,并对以创新团队运行机制推动落实科技“放管服”的先行先试效果表示肯定。指出,科技创新是安工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一是要注重创新平台和知识体系搭建,要聚焦所在领域应用基础研究,不断建设完善平台、体系,逐步厚植科研根基,提升研发的系统性。二是要注重开放合作,要坚持与行业内顶尖团队合作,重视原始创新、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以开放共赢的理念,共同推进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三是要注重创新转化全流程的研究思维,要想把握好科研规律,就必须认真参与到需求调研、立项论证、技术攻关、转化应用的每个环节,真正将企业需求转化为研究方向、将企业反馈转化为改进提升方向,切实体现研究的价值,为行业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

 杨哲院长强调,创新团队代表了安工院科技研发的最高水平,也基本代表了本领域国内领先水平,要坚持以解决重大问题的支撑保障为目标,以深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抓手,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着力构建创新平台与知识体系,提升整体创新能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是要继续做好总结与思考,结合三年运行经验与行业发展大势,提出下阶段发展的具体目标与措施。二是要坚持贯彻“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有利于提高科研效率、有利于加速成果转化、有利于科技人才培养”的“四个有利于”原则,大胆探索,勇于尝试,继续在创新体制机制、开放合作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安工院改革发展积累经验、提供参考。三是各职能部门要继续加大对于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协助创新团队在人员能进能出、奖励激励、人才引进等方面完善运行机制,激发团队活力。

 自2019年设立首批创新团队以来,安工院已面向HSE新工艺、新材料、燃爆机理、氢能安全等方向先后组建5支创新团队。创新团队的组建和运行坚持“自我管理”“自设目标”“自定政策”的“三自”原则。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创新团队成效显著:5支创新团队目前共包含科研人员37人,团队成员仅占院科研人员总数的8.2%,共成功申报或主持参与国家级科技项目近10项,约占全院项目比例的60%;发表SCI三区以上论文14篇,申请境外PCT专利族数量10项,院内占比超过50%;7项成果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化工学会基础研究一等奖等;4人荣获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中国石化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相关研究成果已进入孵化器并在多家企业推广应用。下一步,将对现有创新团队的研究领域进行重新布局,不断优化团队管理机制、持续补强团队新鲜力量、加快推进团队的筹建与运行管理工作。

信息来源:科研管理部
202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