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单位名称: | 中石化皖能天然气有限公司 | |
地理位置: | 安徽省滁州市、马鞍山市 | |
建设单位联系人: | 王俊丰 | |
项目简介: | 拟建项目设“一干两支及联通”共367km管道。管道经过的主要市(区、县)有滁州市(天长市、来安县、明光市、凤阳县、南谯区、全椒县)、马鞍山市(和县、郑蒲港新区)。全线设置工艺站场8座,干线站场分别为:天长分输站、来安分输清管站;皖北支线站场分别为:明光分输站、凤阳末站;皖东支线站场分别为:滁州分输清管站、全椒分输清管站、和县分输站、功桥末站 | |
现场调查、采样、检测 | 专业技术人员名单: | 苏爽、马岩、谭因锋、张茂东、吕志征、崔涛、张磊、娄峰、 |
时间: | 2020年5月31日~6月13日 |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 | 万华荣 | |
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 危害因素:甲烷、乙烷、丙烷、三氧化二铁粉尘、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噪声等。 类比检测结果:经过现场检测,在化学危害因素中,类比项目作业人员接触甲烷的浓度均符合相关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要求;物理因素中,类比项目作业人员接触噪声的强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的要求。 | |
评价结论与建议: | 结论: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总体布局、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生产工艺、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措施、个体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投资等基本遵循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拟建项目只要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落实各项防护措施,保证职业卫生资金投入及投产后加强职业病的防治管理,并落实本报告书提出的补充措施及建议,各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浓度(强度)范围和接触水平在施工过程中和建。 建议:(1)项目投产后应加强对输气站场、阀室等地上设备、管线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管道及各密封设备的完整性和密闭性,防止发生天然气泄漏;(2)项目投产后在进行设备大修有作业人员进入输气管道等受限空间时,必须对受限空间内介质进行吹扫、置换,经测氧含量、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后,作业人员在正确使用密闭空间作业安全卫生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时才能进入,并应有监护者。检维修进行焊接作业时,应有良好的通风和排烟设施,如在空间狭小或通风不良位置焊接作业,应采取强制通风措施,降低作业空间有害气体及烟尘的浓度。尽可能采用自动焊、半自动焊代替手工焊,减少焊接人员接触有害气体及烟尘的机会;(3)项目所在地滁州市极端最高气温达37.9℃,马鞍山市极端最高气温达42℃。站场人员夏季露天巡检,巡线人员巡查线路作业时受到太阳辐射产生的高温影响易发生中暑并引起热射病等相关疾病。夏季高温时段应采取缩短巡检、巡查时间等防暑控制措施。维抢修作业过程中如遇夏季高温天气,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开高温时段,避免长时间接触环境高湿高温天气。 | |
技术审查专家组评审意见: | 专家组同意《预评价报告》通过评审,《预评价报告》须按专家组意见修改。 |